有機酸對鐵離子高嶺石除鐵的影響
各種有機酸的作用即,乙酸,甲酸,檸檬酸,抗壞血酸,琥珀酸,酒石酸和草酸對印度南部蒂魯萬納塔普拉姆Kalliyur鐵脫色和由此產(chǎn)生的鐵著色高嶺石粘土的亮度改進進行了研究。由于其酸強度高,絡合能力好,還原能力強,草酸在室溫和高溫下均可獲得最佳效果。對反應參數(shù)如時間,溫度和試劑濃度進行了優(yōu)化。達到亮度≥80%所需的最佳條件為:溫度-100℃,草酸濃度-0.1M,反應時間-90分鐘。室溫下30天的浸出試驗將亮度從66.3%提高到83.5%ISO。相應的氧化鐵去除量約為80%。亞鐵離子和質(zhì)子的加入改善了這種結(jié)構反應動力學。使用磁性分離對先前精選的樣品進行的浸出測試僅顯示亮度略有改善,表明亮度更多依賴于表面涂布的鐵氧化物而不是離散顆粒。比較酸浸對粘土物理性質(zhì)的影響,如光澤度,塑性,粘度,比表面積和孔隙體積。比表面積和孔體積的輕微增加暗示了粘土非晶態(tài)氧化鋁,二氧化硅和氧化鐵從粘土表面除去,并且還由于所產(chǎn)生的分層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延遲處理